【防疫科普】疫情期间常见的这些词,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2022-04-02 来自:小鱼网 阅读:10万+
一、组织管理

1.当前新冠疫情防控“总策略”“总方针”和“总要求”:总策略是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方针是动态清零。总要求是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
2.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形势的“变与不变”:全球大流行状态没有变;疫情对人民健康和社会经济的影响没有根本性改变;奥密克戎变异毒株传播力和致病力发生改变。
3.疫情防控“四方责任”:属地、部门、单位、个人。
4.疫情防控“五张网”:防控责任网、基层社区网、入口道口防控网、医疗救护网、物资保障网。
5.传染病预警“多点触发机制”:是指采集传染病危险因素、病原体、相关症候群、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信息等传染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多个关键节点的数据,及早的判别出传染病可能增加的流行风险或已出现的苗头并发出预警信号。
6.常态化疫情防控“三不变”:领导不变、组织不变、人员不变。
7.春节假期科学指导群众返乡“五不得”:不得随意禁止外地群众返乡过年,不得随意扩大中高风险地区范围,不得随意将限制出行范围由中、高风险地区及所在县(区)扩大到所在地市,不得擅自对低风险地区人员采取集中隔离管控、劝返等措施,不得随意延长隔离观察期限。
8.疫情防控“重点场所”: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人员密集且流动性大、容易暴发聚集性疫情的场所,如车站、机场、码头、公共交通工具、健身娱乐场所、理发洗浴场所、农贸(集贸)市场、商场超市、影剧院、体育场馆、会议中心,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等室内场馆,商品展销与售后服务场所,宗教活动场所等。
9.疫情防控“重点机构”: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容易暴发聚集性疫情的机构,包括医疗机构、儿童福利院、养老院、护理院、监管场所、学校、托幼机构、培训机构等。
10.疫情防控“重点人群”:新冠病毒暴露风险高、传播风险大、抵抗力较低的人群,包括医务人员,移民、海关、市场监管系统一线人员,警察、保安、环卫工人、保洁员,交通运输从业人员、快递外卖人员、公共场所服务人员、水电煤气等工作人员,老年人、慢性基础性疾病患者、孕妇、儿童、伤残人士等人群。
11.疫情防控“特定人群”: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从事病例(确诊、疑似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转运、尸体处理、环境清洁消毒、标本采集、实验室检测、流行病学调查、隔离病区及医学观察场所、卫生检疫、进口冷链货品生产搬运销售等工作的人群。
12.重点场所和重点人员管理 “两集中”和“四固定”:“两集中”指相关作业区域集中、相关作业人员居住集中;“四固定”对作业人员、作业场地、生产设备、休息区域做固定。
13.疫情防控重点场所“两站一场一码头” :火车站、汽车站、飞机场和轮船码头。
14.评价防控成本效果的“四个维度”:一是评价防控成本和防控效果,二是成本效率,三是成本效用,四是成本效益。
15.高风险工作岗位人员“N+7+7”闭环管理:工作周期 N天+集中隔离7天+居家健康监测7天。
16.高风险工作岗位人员管理“四件套”措施:实施工作地与居住地“两点一线”闭环管理、集中居住、高频次核酸检测、全程疫苗接种。
17.香港疫情高发期的疫情防控重点:三减(减少死亡,减少重症,减少感染)、三重(重点人群,重点机构,重点区域)、四集中(集中资源,集中专家,集中病床,集中救治)、一优先(老年人优先)。
 
二、外防输入
1.入境“四类人员”: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密切接触者、有发热等症状的人员。
2.入境人群全程闭环管理“五道关口”:远端防控、国门检疫、集中隔离观察、社区防控、哨点监测。
3.入境人员“三查、三排、一转运”:三查就是全面开展健康申明卡核查、体温监测筛查、医学巡查;三排就是严格实施流行病学排查、医学排查、实验室检测排查;一转运就是对判定的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有症状人员和密切接触者“四类人员”,一律按照有关规定移交地方联防联控机制做后续处置。
4.防疫情境外输入“五管控一打击”:一是管控本地口岸境外直航入境人员风险。二是管控自外地口岸入境人员风险。三是管控进口冷链食品和进口货物风险。四是管控入境交通工具风险。五是管控高风险职业人群风险。严厉打击偷私渡违法犯罪。
5.海关入境人员卫生检疫“四个必严”:对所有健康申报事项必须严格核验,对所有疑似人员必须严格实施排查,对所有进境旅客必须严格进行采样检测,对所有检出阳性必须严格快速上报。
6.防范疫情经海上输入,采取“推行一个码、设立一通道、严格三个不”措施:一是全面推行中国边检登轮码。二是设立海员入境专门通道。三是严格落实非必要“不登轮、不登陆、不搭靠”措施。
7.上海市外防输入坚持的“四早、五最”的原则:“四早”就是早发现、早预警、早研判、早处置。“五最”是要在最低的层级去考虑,去发现问题,在最早的时间去处理问题,同时用相对最小的成本来解决最大的关键问题,努力取得综合效益最佳。
8.边境口岸工作人员上岗“四个到位”,消杀工作“四个一”:即凡上岗必须疫苗接种到位、防疫培训到位、防护装具穿戴到位、下勤洗消落实到位;出入境的证件“一证一消”,台面、通道和高频接触查验设备设施“一班次一消杀”,执勤和监管场所“一天一消杀”,症状人员经停的场所“一事一消杀”。
9.边境偷私渡严打整治“四黑”:是指“黑摩的”、“黑出租”、“黑摆渡”、“黑导游”。
10.“三非”人员:是指非法入境、非法居留、非法就业。
11.国际客运保障人员“四指定”:即指定工作人员、指定服务区域、指定休息区域、指定场内交通车。
12.国际和国内航班“五个分开”:作业场所、设施设备、工作人员、活动轨迹、核酸采样点。
13.外贸港口码头“四好”管控:抓好“一船一方案”措施落实;管好船上作业点和集中居住点“两个点”;守好码头闸口、船舶梯口、集中居住点门口“三个口”;配好梯口监督员、船上作业监督员、消杀员、现场督导员“四大员”。
14.冷链食品防控“六道关口”:远端防控关、口岸检疫关、集中监管关、市场流通关、零售经销关、消费终端关。
15.冷链食品防控“三项措施”:个人防护措施、应急处置措施、信息报告措施。
16.冷链食品防控“一线两重点”:落实机场、港口、运输、仓储、市场、零售等一条线从业人员核酸检测应检尽检;加强重点人员个人防护和健康管理;加强对口岸入关、市场流通冷链食品的日常抽检。
17.集装箱货物“倒箱过车”:从进口集装箱换装至国内运输车辆。
18.进口物品入库查验,实行“五查”:查进口物品报关手续、查检验检疫证明、查产地来源及规格数量、查核酸检测报告、查进销货台账和消毒记录。
19.入境“三类货物”:冷链货物、高中风险普货、低风险普货。
20.进口冷链食品“三全”管理:全检测、全消毒、全追溯。
21.进口冷链食品查验“四证”:入境货物通关证明、检验检疫证明、核酸检测证明、消毒证明。
22.冷链食品生产经营“三专、三证、四不”要求:“三专”就是对冷链进口食品实行专用通道进货、专区存放、专区销售。“三证”就是对购进的进口冷链食品认真查验进口冷链食品检验检疫合格证明、核酸检测证明,还有消毒证明。“四不”就是对没有检验检疫合格证明、核酸检测证明、消毒证明以及没有追溯信息的进口冷链食品一律不得采购、生产加工和上市销售。
23.货物外包装“六面消毒”:上-前-左-右-后-下,六个面。
24.涉疫快件邮件“一停二消三查四保”:即停止转运,开展消杀,追查快件流转过程,保证基地渠道畅通。
25.船舶垃圾和污水“六专”管理:配发专袋、设置专桶、专人收集、专业消毒、专车运输、专门处理。


三、调查处置、隔离场所、报告
1.流调溯源“三公(工)一大”融合协同:是指公安、公卫、工信、大数据部门。
2.流调溯源“三同时机制”:流调溯源工作中,疾控、公安、工信等部门同时赶赴现场、同时开展调查、同时处置疫情。
3.流行病学调查“前端混编”和“后台合署”:前端混编指的是疾控人员和公安人员共同去现场流调,后台合署指的卫生和公安在后台共享信息共同研判。
4.疫情处置“早小严实”:时间要早、范围要小、措施要严、落到实处。
5.疫情风险人员排查“四个查清”:人数查清、人头查清、位置查清、管控情况查清。
6.科学精准防控做到“四个结合”:即指挥系统平急结合、行政与业务相结合、专兼结合、群众工作与卫生工作相结合。
7.国家卫健委提出的应对德尔塔变异株疫情五字诀“快、狠、严、扩、足”:即响应快、管控狠、措施严、精准扩大排查范围、备足隔离场所。也有地区调整为“五要诀”:即出手要快、管控要快、措施要严、范围要扩、隔离点要足。
8.流调管控“四点一线”:是指感染者发现点、居住点、工作(学习)点、活动点、活动轨迹线。
9.医学观察人员管理“五个到位”:排查、管控、督导、宣教、关爱。
10.集中隔离点“小而散”:指的是集中隔离点的房间数在100间房间以下,规模小、分布散。
11.重点场所入场人员“双登记”:指的是核验健康码和体温检测。
12.疫情调查处置“2+4+6+8+24”:2小时内到达现场,4小时内完成流行病学核心信息调查,6小时将阳性病例、密接、次密接人员等核心信息推送到健康码数据库并赋红码,8小时内将密接、次密接人员应隔尽隔、动态清零,24小时内完成流调初步报告。
13.疫情处置“早、快、严、实”:落实“四早”措施、出手快、管控严、措施实。
14.疫情处置“六快速”:即快速指挥响应、快速风险评估、快速倒查监测、快速流调追踪、快速核酸筛查和快速隔离管控。
15.“八同”专项排查人员:是指与感染者同旅馆、同就餐、同小区、同景区、同消费、同车厢、同扫码人员。由省公安部门推送,漫入地排查反馈。
16.区域协查工作“快”“准”“严”:排查要“快”、核查要“准”、处置要“严”。
17.集中隔离场所的“岛型房”:“岛型房”主要代指的是无外窗房。比如一层楼有三排房间,中间一排有房间而无外窗,或者一个大厅,中间隔出来的房间均无外窗,形似孤岛。
18.感染者五类发现途径:集中隔离(在隔离点实施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的人员,包括境外输入集中隔离人员及本土疫情期间的集中隔离人员)、居家隔离(已经被判为密接或次密接但尚未进入集中隔离或按照疫情防控要求实施居家医学观察的人员,以及解除集中隔离医学观察进入居家隔离人员)、区域或全员筛查(疫情处置过程中,在一定区域内,接受统一组织开展的核酸筛查的人员)、主动就诊(自行到医疗机构就诊的人员,包括发热门诊等监测发现的人员,以及自行到检测机构接受核酸检测的人员)、重点人员筛查(按一定频次开展核酸检测的海关、医疗机构、隔离点、冷链从业人员等风险岗位工作人员)。
 
四、社区防控、农村疫情防控
1.疫情社区防控“三级包保”制度:是指县(区)干部包乡镇(街道),乡镇(街道)干部包行政村(社区),行政村(社区)干部包户。
2.社区防控“五包一”:1名街道或乡镇干部、1名社区网格员、1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人员、1名社区民警、1名及以上志愿服务者,开展社区防控工作。
3.疫情防控三个关键字“封、筛、隔”:封就是要足不出户,管控到位、服务到位、健康监测到位、宣教到位、关爱到位;筛就是核酸筛查,全员筛查,做到一个不漏,同时有序组织;隔就是集中隔离,坚决迅速隔离密接、次密接人员。
4.社区防控“敲门行动”:摸排队伍一对一认领任务,逐户敲门,以面对面方式开展“地毯式”入户摸排工作,精确掌握相关人员信息、建立台账、组织检测。
5.“停不得”企业:医疗及防护、居民生活、国计民生、城市运转等。
6.“五有三严”防控办法:做到每个单位有防护指南、有防控管理制度和责任人、有防护物资设备、有医护力量支持、有隔离转运安排;专业机构要严格发热门诊设置管理、严肃流行病学调查、严防医院院内感染。
7.农村地区强化常态化防控举措坚持“三加强、三减少”:加强个人防护、加强乡村管理、加强定点诊治,减少人员流动、减少人员聚集、减少旅途风险。
8.低风险地区社区健康教育“五个一”工具包:一支体温计、一包口罩、一个表格、一支笔、一套宣传册。
9.“一退两抗”药物登记管理:是指抗病毒、抗菌类、退热药物。
10.社区“网格化管理”:是指把城乡社区划分为若干个网格单元,街(镇)干部、民警、基层医务人员、网格员、志愿者等进网入格,围绕疫情防控重点工作,各司其职,联防联控。
11.社区网格图“一标三实”:标准地址、实有房屋、实有人口、实有单位。
12.发生疫情地区群众看病“一出一进”和“一来一回”:“一出一进”就是指需要看病就医的老百姓,特别是封控区和管控区的群众,能够出小区门,能够进得了医院的门。进医院的门,不得以核酸检测作为前置条件。“一来一回”,就是解决老百姓去看病时交通工具的问题,有交通工具送到医院去,就诊结束后有车辆再送回去。
13.学校的疫情防控“三严”原则:一是严格防止疫情进校园。二是校内要严格落实技术方案。三是如果学校涉疫,严防疫情从学校向社区传播。
14.教育系统疫情防控要做到六个“进一步强化”:一是要进一步强化政治责任担当。二是要进一步强化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措施,确保能够真正的落实。三是进一步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四是家校协同防控要进一步升级。五是进一步加强人文关怀和服务保障。六是进一步部署督导检查整改。
 
五、医疗救治、院感防控、核酸检测
1.“四早措施”: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2.“三区两通道”:三区即清洁区、污染区和半污染区,两通道是指医务人员通道和病人通道。
3.新冠肺炎治疗“四抗两平衡”:四抗第一是抗病毒;第二是抗休克;第三是抗低氧血症;第四是抗继发感染;两平衡即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以及维持微生态平衡。
4.新冠肺炎医疗救治“四集中原则”: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
5.“ECMO”:体外膜肺氧合。
6.临床救治“亚ICU”病房:亚ICU病房的供氧条件、监测条件和医疗力量比普通病房好,又不像ICU病房有那么多的抢救仪器设备。医护力量配比高于普通病房,重点对老年人的病情变化加强监测,特别是血氧饱和度变化,一旦发现有病情加重的趋势会及时转入ICU治疗。
7.核酸检测工作小组“1+8”:1名乡镇或街道班子成员负责,并设置8人专门小组负责网格内动员、组织、公告、样本采集送检等工作。
8.基层医疗机构疫情防控基本要求“四一律、四必须、七询问”:(1)一律落实就诊“一米线”必须引导居民排队就诊,保持1米以上安全距离,做到就诊不聚集。(2)一律落实就诊“四必须”:必须严格督促就诊和陪诊人员做到“口罩必戴、体温必测、健康码必查、行程码必看”。对无法提供健康码人员的信息要进行登记并向其居住地村(社区)报告,有可疑症状的需进一步核实。(3)一律落实就诊“七询问”:必须详细询问就诊人员是否有发热、咳嗽、咽痛、嗅(味)觉减退、腹泻等症状,是否自行服用过退烧药,是否有近期中高风险地区或境外旅居史或途经中高风险地区,是否有中高风险地区和入境人员接触史,是否有冷链或进口商品物流工作经历或人员接触史,近期有无参加聚集活动,是否接触过发热或有呼吸道症状病例等情况。(4)一律落实就诊“全登记”:必须落实就诊人员信息登记制度,准确记录就诊人员的基本信息及相关症状,做到不漏一人。对可疑患者的陪诊人员信息也应登记。
9.新冠病毒“关注变异株”(Variant ofInterest,VOI):指可导致社区传播或聚集性疫情,或在多个国家检测发现的病毒变异株。
10.新冠病毒“关切变异株”(Variant of Concern,VOC):指在监测发现的关注变异株中,可能会导致传播力增强、毒力增加、改变疾病严重程度,或对现有的诊断、治疗药物与疫苗等防治手段带来影响的病毒变异株。
11.院感防控“三同防”:内外同防、医患同防、人物同防。
12.院感防控“三防融合”:实施基于规范工作人员行为、强化行为管控的“人防”、基于提升感控技能、优化诊疗流程的“技防”、基于科技使用消毒灭菌剂、相关设施设备的“器防”。
13.核酸检测“Ct值”:Ct值是阈值循环数(Thresholdcycle),荧光信号大于荧光阈值时PCR循环数。
14.核酸检测服务“三化”工作要求:一是布局的合理化。二是信息的公开化。三是服务的便利化。
 
六、消毒、防护、疫苗接种、活动保障、其他
1.消毒“四个统一”:统一组织、统一时间、统一行动、统一用药。
2.消毒“五要”:隔离病区、病人住所要进行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医院、机场、车站等人员密集场所的环境物体表面要增加消毒频次;高频接触的门把手、电梯按钮等要加强清洁消毒;垃圾、粪便和污水要进行收集和无害化处理;要做好个人手卫生。
3.消毒“七不”:不对室外环境开展大规模的消毒;不对外环境进行空气消毒;不直接使用消毒剂对人员进行消毒;不对水塘、水库、人工湖等环境中投加消毒剂进行消毒;不在有人条件下对空气使用化学消毒剂消毒;不用戊二醛对环境进行擦拭和喷雾消毒;不使用高浓度的含氯消毒剂做预防性消毒。
4.车站重点部位预防性消毒“三专一保”措施:即消毒药品专用房间统一管理,统一浓度配比和配发使用;配置专用消毒工具;安排专门人员开展消毒作业;实行分工包保,严格落实作业标准,保证预防性消毒质量。
5.公民防疫“八个基本行为准则”:一是勤洗手,二是科学佩戴口罩,三是少聚集,四是保持厕所卫生,五是分餐制,六是做好清洁消毒和通风,七是遵守社交礼仪,八是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6.公民健康防护“三件套”:坚持戴口罩、洗手与社交距离。
7.公民健康防护“五还要”:口罩还要戴、社交距离还要留、咳嗽喷嚏还要遮、双手还要经常洗、窗户还要尽量开。
8.新冠疫苗接种“四有”:有驻点急诊急救人员,有急救设备药品,有120急救车现场值守,有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救治绿色通道。
9.新冠疫苗接种“三查七对一验证”:(1)三查:检查受种者健康状况,核查接种禁忌;查对预防接种卡与预防接种证记录;检查疫苗、注射器的外观、批号、有效期。(2)七对:核对受种者的姓名;核对受种者的年龄;核对疫苗的品名;核对疫苗的规格;核对疫苗的剂量;核对接种部位;核对接种途径。(3)一验证:验证受种者、预防接种证和疫苗信息是否一致。
10.新冠疫苗接种“序贯免疫”:即采用不同技术路线的疫苗,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和一定的剂次,为了预防效果提高或者进一步降低严重不良反应风险,进行接种的一种策略。
11.新冠疫苗接种“同源加强免疫”:指采用与基础免疫同一技术路线的疫苗进行加强免疫接种。
12.七步洗手法“七字口诀”:内外夹弓大立腕。
13.疫情期间考务保障“六类考生”:(1)来自高中风险地区或有旅居史、境外返回、有境外人员接触史或有疑似症状等情况的考生;(2)考前14天在居住地有被隔离或曾被隔离且未做过核酸检测的考生;(3)共同居住家庭成员中有以上情况的考生;(4)考前14天体温异常的考生;(5)考前14天工作(实习)岗位属于医疗机构医务人员、集中隔离点工作人员、公共场所服务人员、口岸检疫排查人员、公共交通驾驶员、铁路航空乘务人员、进口冷链食品一线工作人员的考生;(6)健康码为非绿码的考生。
14.疫情期间心理干预“三专”服务网络:建立完善由市级设立心理专班、县级综合医院设立心理专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设立心理专干的心理干预服务网络。
15.飞行检查“四不两直”: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直奔基层、直插现场。
16.冬奥会疫情防控措施“五大法宝”:疫苗应接尽接、全程闭环管理、每日核酸检测、佩戴N95口罩、保持社交距离。
17.冬奥会疫情防控措施“五个全覆盖”:严格落实境内涉奥人员新冠疫苗接种、健康监测、核酸检测、涉奥场所闭环管理、疫情防控监督检查。
18.冬奥会疫情防控重点做到“四个最大限度”:关口前移做好远端管控,最大限度阻断境外疫情输入风险;以运动员为中心,最大限度保障各国选手健康安全;严格落实各项防控措施,最大限度保证赛事安全进行;筑牢冬奥防疫与城市防疫双重屏障,最大限度确保首都安全。
19.冬奥会疫情防控目标做到“五个不发生”:不发生涉奥入境人员规模性聚集疫情;不发生因疫情防控不力导致停赛事件;不发生涉奥服务保障人员持续续发感染;不发生城市本土疫情传播;不发生其他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转自:厦门疾控


  • 微信扫码进入
    小鱼小程序

  • 微信扫码下载
    小鱼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