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命神器”助宝妈闯过生死关

2024-02-01 来自:

  

  喜得麟儿,又逢满月,本是阖家欢喜的时刻,但对刘女士一家来说,心情就像坐“过山车”一般起落。在这一天,她与死神擦肩而过。

  冬季是呼吸道疾病的高发季节。28岁的刘女士在生完二胎后的十余天便开始咳嗽,她以为自己患上了小感冒。随着咳嗽日益加重,她在家当地的医院拍了肺部CT,医生考虑为肺炎,经过一段时间治疗,收效甚微,期间还出现了发热、鼻塞、流涕、肌肉酸痛等症状,后又辗转其他医院检查治疗,病情没有得到改善,甚至出现了喘不上气的症状。

  随着喘气症状进一步加重,高浓度的氧流量已经满足不了她的氧需求,眼看喘得越来越厉害,她急忙转诊到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由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收住入院,复查肺部CT,结果显示双肺呈“大白肺”改变,甲流阳性,混合性肺部感染。经评估肺部条件跟氧合情况,需要进行气管插管并通过呼吸机进行辅助通气,保证氧气供给。虽救治积极高效,但刘女士的病情仍在进展,随之而来的是氧合指数下降,甚至出现氧合难以维持、血压不稳定等症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让她生命垂危,情况十分凶险。启用ECMO(体外膜肺氧合)势在必行,经与家属沟通并取得同意后,急诊ECMO救治团队成员迅速就位。

  医护人员正在进行ECMO上机操作

  将刘女士转入到急诊重症监护室,根据标准化流程,立即行V-VECMO(静脉-静脉体外膜肺氧合)治疗,在最短时间内建立循环通路。人工膜肺启动,接下来就到了治疗重症肺炎和解决严重呼吸窘迫病因的关键期。

  俯卧位通气,是一种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辅助措施。ECMO治疗下行俯卧位通气不仅可以避免呼吸机相关肺损伤,还可以减少肺萎陷的风险。ECMO机、呼吸机、血透机等仪器持续运行,全身带有十几条重要的治疗管路,在这种状况下进行俯卧位通气是很大的挑战,要求救治团队有极高的默契度,这对接受过专业训练的急诊重症监护室医护人员来说,已是熟稔于心,他们运筹帷幄,密切监测刘女士的病况。经过6天6夜不间断的细心护理,在跨过感染、休克、凝血障碍、心功能不全、胃肠功能紊乱等重重难关后,刘女士的氧合慢慢改善,呼吸、血压趋于平稳,在第6天成功撤除ECMO,第9天成功撤除呼吸机,随后转回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进一步治疗恢复,已于日前痊愈出院。

  据急诊部副主任医师刘晓楣介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死亡率非常高,最高可达50%,一般可继发于肺炎、脓毒症、急性创伤、重症胰腺炎、溺水等疾病。刘女士这一次疾病非常凶险,在细菌性感染的基础上合并了甲流,便很快出现了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幸好救治及时,才得以挽回生命。

  作为长期在全球流行的传染病,流感由病毒引起,潜伏期大约在1-3天,一般发病较急,全身症状较重而呼吸道症状较轻,一开始表现为怕冷、发热,体温可高达39-40℃,随之而来的是头痛、咽干咽痛、全身酸痛、四肢软弱无力的症状,死亡率一般在0.1-0.2%之间。近期,急诊部也陆续收治了一些流感继发重症肺炎的患者。建议一些免疫力较弱以及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到人流量较大的公共场所还是佩戴口罩。

  (通讯员:王烨 王琳)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