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直击:厦门中山医院多学科联合抢救多发畸形新生儿 妙手仁心,巨大脐膨出破茧成“蝶”

2019-12-31 来自:

     刚刚出生的小宝宝肚皮上膨起巨大“紫红色包块”,所幸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普外科、儿科、手术麻醉科等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成功完成手术,转危为安。

 

直径6.5cm巨型脐膨出,薄薄的囊膜包裹脏器


     近日,小皮皮(化名)在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产房出生,由于胎儿在宫内便已检测到腹部异常凸起,医护人员操作格外细致和小心,然而在看到孩子的一瞬间,气氛还是一下变得紧张了。孩子原本该是肚脐的位置隆起一个半球形紫红色的包块,仔细看去,一层薄薄的囊膜下,依稀可见内脏,随着宝宝啼哭,瘤体变大,膜也逐渐浑浊。不敢有片刻迟疑,儿科和普外科专家马上进行了会诊。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陈凌说:“当时情况很危险,孩子体重仅2.0kg,膨出巨大,而且这个部位是没有皮肤组织,仅有一层薄薄的囊膜包裹着孩子的内脏。如不及时手术,囊膜干燥破裂后,外露的内脏容易损伤、感染,可能危及患儿生命。”


     患儿膨出直径经测量达6.5cm,彩超扫描膨出内容物为肝脏,是前腹壁发育缺损所致的畸形,同时还合并有先天性心脏畸形。中山医院普外科儿外专业组陈晓滨主任医师和卢明珠副主任医师当即为患儿制定手术方案,并第一时间通知手术麻醉科做好准备。


     “这个小患儿正是一例典型的重型脐膨出。”卢明珠副主任医师介绍,“脐膨出有轻重型之分,直径超过5厘米的膨出、或者膨出物除了肠管以外尚有肝脏、脾等其他脏器则为重型。”据研究报道,重型患儿约60%会合并其他畸形,在小儿外科,发病率为每5000~10000个新生儿一例,多见于男孩,有一定的家族倾向。

 

多学科联手紧急救援,中山医院再现“最美跪姿”


     病情就是命令,一接到手术通知,值班的手术麻醉科副主任医师邵忠新带领夜班的一线麻醉医生以及手术室护士在手术间忙碌起来――准备保温措施,检查麻醉机、备好抢救药品......还有很多正在进行规范化培训的年轻麻醉医生,听说有这么一位紧急特殊病例,都主动留下来帮忙。


     孩子体重仅2000克,还患有先天性心脏畸形,对手术麻醉师是巨大挑战,“当患儿从保温箱抱到手术床上,揭开包被的一瞬间,大家还是倒吸一口凉气”,邵忠新回忆说,躺在普通成人的手术床上,宝宝小小的身躯显得更加的瘦小,膨出物更加触目惊心。邵忠新有条不紊地下达命令:“小路,把监护仪赶紧接上,这么小的宝宝离开温箱要赶紧保暖,我们抓紧时间。”


     随着麻醉药沿着患儿细小的静脉流入体内,患儿睡着了,考验这才开始,刚出生的新生儿,声门解剖结构和成年人有差异,而且必须操作轻柔,稍有不当就可能引起喉痉挛、喉头水肿等不良后果,为了配合患儿,身高一米八余、人高马大的邵忠新主任单膝跪在地上、用温暖的大手迅速而从容地为小患儿进行气管插管。


     术中,巨大的内容物很不易还纳,陈晓滨、卢明珠两位医生相互配合着,以娴熟的手术技术仔细小心地划开囊膜,为患儿还纳膨出的脏器,小心地缝合,一期完成手术。麻醉团队配合着外科医生手术,根据患儿的生命体征精细地调整着呼吸机参数、液体输入量、麻醉药使用量等等。


     在一众医生的协同作战下,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奋斗,患儿手术终于顺利完成,随即被送往新生儿ICU继续观察治疗,儿科副主任田维敏早已组织医护团队做好准备。


     “孩子目前情况比较稳定,小家伙奶量正在逐渐增长中,体重也长到2.2kg了,我们会继续观察孩子的情况。小宝贝未来年龄稍长后还需要再针对心脏畸形进行矫正。”陈凌介绍道。


     手术后,原来肚皮上巨大的膨出孔完全封闭,肚皮上残留的瘢痕就像一只蝴蝶。这只“肉蝴蝶”是小患儿在众多医护人员的重重守护下,重获新生的纪念。祝福小宝贝在今后的人生中继续克服未来可能还需要面对的困难,快乐成长,展翅高飞。

 

 

 

通讯员:张舒姗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