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病防治务必关口前移,重心下沉

2019-12-16 来自:

数十名顶尖专家汇聚鹭岛 交流脑血管病防治前沿课题


  脑血管病防治是当前国家关注的重要课题,《健康中国2030行动》指出,实施心脑血管疾病防治非常紧迫和必要。1214-15日,2019海西脑血管病技术及进展研讨会在厦召开。本次会议由厦门市医学会与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联合主办,设主会场及神经介入与重症诊治护理论坛两个分会场,现场大咖云集,来自全国各地几十名国内顶尖脑血管专家到场授课,共同搭建高质量的学习和交流的平台,200余名神经内外科医务工作者参加了此次会议。


  

  承办该会议的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参与了国家科技部 “十二五”、“十三五”脑血管病相关的重点课题研究,近期获评国家卫健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高级卒中中心建设单位以及中国颅神经疾患诊疗协作组成员单位,同时还是国家神经外科专业医师住培基地,中国医师协会内镜颅底外科技术培训中心、中国脑胶质瘤协作组和中国垂体腺瘤协作组成员单位。

  “脑血管病防治工作,关口前移、重心下沉非常重要”,大会执行主席、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神经外科主任田新华介绍,中国脑血管病死亡占全部死因的约五分之一,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以及并发症多的特点。国家卫健委最新发布的数据称,每12秒有一个卒中病人发病,21秒有一个卒中病人死亡。60%-70%脑血管破裂的患者术后存在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在部分发达国家,由于防治观念强,80%以上脑动脉瘤可以在破裂前检查发现,得到及时治疗。



  该院从2006年开始主办脑血管病论坛,经过十二年的发展,已成为在国内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专业学术论坛。作为医院神经外科学科带头人,田新华回顾了学科发展历程,“我们在2000年就开始将脑血管病诊治作为重点研究方向,全省率先开展了脑血管病神经介入治疗。随后医院经多学科协作,在全市率先开通了脑卒中绿色通道。目前已覆盖了所有脑血管病病种,手术量稳居福建省三甲,也是省内最早开展神经内镜技术的单位,近日一例颅咽管瘤刚又在神经内镜下经鼻孔全切除,今年又建立了非常完备的脑胶质瘤和脑垂体瘤MDT多学科综合诊治团队,患者可以在门诊就获得综合性的治疗意见,实现了“一站式诊疗”。“脑血管病治疗有窗口期,动脉瘤破裂则刻不容缓,这些年我们始终积极通过举办论坛、手术直播、技术下沉帮扶等形式,为推进各地区、各级医疗单位的同质化治疗贡献力量”,田新华说。

  如今,介入手术已成为脑血管病外科的主流方法之一,因为免开刀、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特点,为广大患者所接受,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神经介入亚专科负责人陈锷介绍说,脑动脉瘤治疗有经血管内介入栓塞微创手术和开颅夹闭手术两种。脑动脉瘤破裂就如埋在地底下深部重要部位的水管壁形成突起并破裂,开颅手术类似于挖开地面来修补破裂处,介入手术则如从地表的水管(大腿或手臂上的血管)开个小口插入特定导管,把导管推送到破裂处,再通过导管注入填充物把破口封堵上,从而解除危险。

 

  

  “介入手术也为原本难以治疗的脑与脊髓血管病开辟新的治疗途径。我们约有70%的患者会选择介入治疗,年均600台以上介入诊断治疗,治愈率不亚于国内知名神经外科中心”,陈锷介绍。据了解,该院于2018年获批厦门市“神经血管介入医学优势亚专科”,并就自发性SAH综合诊疗技术研究及救治网络建设获厦门市重要重大疾病联合攻关计划资助研究,今年又获厦门市科技进步二等奖。此外,陈锷还谈及脑血管病的加速康复管理,除了精准手术外,还需有术后营养、静疗、压力性损伤、气道管理、防栓等专科护理支持,该院目前正致力于重症护理研究,近三年已发表8篇护理相关核心论文,获得实用型专利一项。

  “脑血管病治疗是一项相当复杂、相当细致的过程,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两位专家均强调脑血管病作为高危慢性病,必须早防早诊早治,建议45岁以上人群可通过超声、磁共振血管造影等技术进行脑血管健康体检,如果出现眼皮麻痹,突然严重头痛、伴脖子僵硬等症状务必引起关注,及时就医。

热门资讯